欢迎访问人生存盘!

请登录

王守仁

本名王云,字伯安,号阳明,又号乐山居士,浙江余姚人,明代杰出的思想家、文学家、军事家、教育家
  • 关注人数: 少于100人。
  • 创盘时间: 2025年05月07日

王守仁(1472年10月31日-1529年1月9日),本名王云,字伯安,号阳明,又号乐山居士,浙江余姚人,明代杰出的思想家、文学家、军事家、教育家。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:

生平经历

- 早年生活:王守仁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,天生有特殊的气质。他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,在他诞生之前,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,云中鼓吹,抱一赤子,从天而降,祖父遂为他取名为“云”,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“瑞云楼”。出生后,5岁仍不会说话,但已默记祖父所书。有一高僧过其家,摸着他的头说“好孩儿,可惜道破。”祖父根据《论语·卫灵公》所云“知及之,仁不能守之,虽得之,必失之”,为他改名为“守仁”,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。

- 仕途经历:明孝宗弘治十二年(1499年)进士,仕于孝宗、武宗、世宗三朝,自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、庐陵知县、右佥都御史、南赣巡抚、两广总督等职,接连平定南赣、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,因功获封“新建伯”,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(另外两位为靖远伯王骥和威宁伯王越)。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书、左都御史。

学术思想

- 心即理:王守仁以“心”为宇宙本体,提出“心即理”的命题,断言“心外无理”,认为天理不在心外,而在心中。

- 知行合一:他倡言“知行合一”说,强调知与行的统一,认为知是行的开始,行是知的完成,二者不可分割。

- 致良知:后专主“致良知”说,认为“良知”即“天理”,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,通过内心的自我反省和实践,达到对天理的体认和遵循。

主要成就

- 文学方面:其文章博大昌达,行墨间有俊爽之气,有《王文成公全书》传世。

- 教育方面:他创办书院,培养了许多弟子,其教育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主张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,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- 军事方面:他一生军功卓越,正德十三年(1518年),王守仁恩威并施,平定了为祸江西三年之久的民变祸乱。正德十四年(1519年),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,王守仁仅用四十三天便将其平定。

后世影响

- 王守仁的“阳明心学”后传入日本、朝鲜等国,其弟子极众,世称“姚江学派”,对东亚地区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
- 清代学者王士祯称赞其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皆居绝顶,为明(朝)第一流人物”,与孔子(儒学创始人)、孟子(儒学集大成者)、朱熹(理学集大成者)并称为孔、孟、朱、王,其学术思想在全球范围内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。

王守仁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他不仅在学术思想上有着卓越的贡献,还在政治、军事、教育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,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全能大儒。


文档:
视频:
图片:
音频:
压缩包:
其他:

热门云盘